20161208~1210更新
很開心收到很多人對於新歌的稱讚。
但是最開心的,果然還是在新歌確定的會議上,從15年來同甘共苦的團員口中聽見"這首好啊! 就用這首吧!"這句話。
喜歡UTA和大知合作的Look what you did。
音軌也是現在正流行的。
訂購了New MacBook Pro。
已經兩週沒能做曲。上次像這樣長時間都沒作曲的情況是什麼時候呢?
但是這新的儲存空間有2TB,我要盡情塞滿合成器軟體。
距離"在飛機上完成一首歌曲"的現實又更近一步了(笑)
這句"なんでもないや(沒什麼啦)"歌詞真的是太天才了呢。不論是旋律還是押韻的方式都好厲害。
20161206更新
現在最想說的話:這是在飛機上靈感一來唰唰就完成的歌曲呢。
Bruno說希望能和日本人合作。以同樣都是1985年出生,也最為了解現在流行的80年代Funk的人,大概就是我了吧,拜託請和我合作!(笑)
但是 Chunky的合成副旋律,以及在Versace On The Floor中展現出極具知名製作人David Foster風格特色的和弦,真的超棒。
(副旋律:第二段出現的主旋律所伴隨的另一種類似補強、重唱效果的旋律,又稱作副調)
今天原本的行程是音樂製作日,但PC送修了之後竟然到現在還沒送還,完全無法工作。
我喜歡音樂。既然提到這些,我就告訴各位喜歡製作音樂的各位一些當前流行的風格(笑)
最近從Tropical House風格所衍伸而成的流行US舞曲,大部分的和弦結構都是4度-5度-6度音程。
因為沒有Tonic Chord(主和弦)這個要素,整體旋律聽起來比較沒有重心呢。這也就是為什麼這類的音樂聽起來飄飄然的原因。
在發行前這樣的說法或許是爆雷吧,
We Don't Need To Talk Anymore就是這樣的和弦結構。
只是在副歌部分做了些微變化。
這首歌曲大約是在7月左右完成基礎架構,
時間點是距離正式發行之前的半年。
這半年又出現了許許多多音樂流行趨勢對吧。
大概就是這樣的感覺。如果有像我這樣的音樂宅氣超重,用理論作曲的人真的很開心。
畢竟,這世界上真的有很多是光憑直覺靈感就能作曲的天才。
各有各的作曲方式,滿有趣的。
當時出道後,一度過度驕傲自以為是天才,結果在LA上課時那種自傲受到嚴重打擊(笑)
說完這些話之後,不知為何心中突然充滿了幹勁。
甚至還有"好囉!來作曲吧!"這樣的衝勁。
啊,但我的PC依然送修中。
結束。
啊我自己的私事沒什麼大不了的。
總之我想說的是,希望日本人之中能出現更多更厲害的音軌製作人。
也希望有更多能創作出具有更高Sense的旋律、音軌和和弦的製作人(Top Liner)。
因為以現狀來說,想要更帥氣的音樂卻總是買國外的歌曲版權,長期來看,對於日本的音樂業界發展而言,並沒有太大的好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