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那時,我還只有七歲,那時還只是剛沉迷於看美戰和柯南電視動畫的年紀,接觸到的日劇是阿信,也與偶像、日本電影絕緣。

隨著這20年看日本影視成了習慣,追星也是生活的一環,從而產生很多情緒與感觸,更是深深覺得,日本電影需要一顆更為細膩與平靜的心去體會。

喜歡好萊塢商業片,也喜歡情書這種劇情簡單情感卻很濃烈的小品。
 

以為20年前的電影重新上映戲院沒多少人捧場,加上又是中秋連假前夕,還遇上颱風,電影院應該沒什麼人看這一部,沒想到幾乎全滿啊....

年齡層大多是30歲以上的,也有老先生來看呢。

這部電影裡有幾個鏡頭堪稱經典,也常被其他視覺設計沿用。像是對著山谷大喊"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 

還有在徐風吹起的窗簾邊,彷彿隨時都會融進陽光中的,那名看著超齡深奧書籍的美少年的側臉和姿勢。


 

情書的故事主軸很簡單,就是描述一個男孩子因山難過世,藉著畢業紀念冊上的住址,兩個女孩子(一個初戀,一個是未婚妻)藉著書信往返之間,

思念、拼湊這個男孩子一生,藉以確認更深沉情感的故事。

中山美穗一人分飾兩角。一個是國一開學點名時發現同名同姓,此後三年都和男主角(柏原崇飾演)同班,長大後還是住在原地的女主角藤井樹;另一個是因為藤井樹未婚妻渡邊博子。

 

其實看完之後我真心覺得,雖然這是經典純愛(說真的只有到親吻畫面,真的沒有比這還要純的純愛了),

但是,從與男主角相遇時間點不同,卻是擁有同一張臉的兩個女孩子在書信往來之間拼湊出的記憶,邊看邊覺得,

對於博子突然哭著說:我真的很害怕,會不會阿樹只是因為我長得和對方一模一樣,才和我交往的。那句深有感觸。

其實看到這段就是我認為,不能只用純愛形容這部電影,應該說,因為有了這一段,變成整部電影最複雜深沉的地方。

現在的博子,國中時代的藤井樹,可能是過去與未來的延伸,在"現在"這個時間點相遇。

 

跟著劇情走的當下,我想到的是,或許一段感情中,沒有什麼比"比較"的殺傷力更大。

在"比較"之後發現的,啊你知道的他比我知道的還要多,我好像輸了。從而衍伸的複雜情感與更加放不下的執念。

到最後,不知道執著的,究竟是已經失去的他,還是自己的執念。

(因為回憶中的那個人,就是那樣美好的,永遠無法再超越。過世了更是如此。因此找柏原崇這位超級美少年來詮釋,真的是太貼切了...)

畢竟是兩個女孩子,還是長地一模一樣的女孩子(雖然個性有很大的差別),未婚妻身分的博子,請國中時代與男主角有共同回憶的藤井樹,告訴那一段她沒機會參與到的過往,

並在信中回覆"你知道的和我知道的他好不一樣喔,請再多跟我分享那一段的他"。

這樣的心情,一開始可能是出自於想要知道更多的好奇心(或者是說認為自己必須要知道的潛意識),但是我相信到最後,肯定是再也難以承受那些自己所不知道的。

這樣的結果會變成,一是更加珍惜自己所認識的他的回憶;另一個就是真正向過去道別,擁抱新的人生(因為還有秋葉((豐川悅司飾演))等待她)。

 

而這邊這個逐漸把同名同姓男主角曾經與她相處過的點點滴滴遺忘的藤井樹,在藉此機會重新回想的過程裡,

發現自己的過去是那樣的美好(連考卷都留著表示根本是早就喜歡對方了啊...)

 

電影的最後一幕,藤井樹在知道自己其實是被男主角深刻地記在心裡,甚至還在書卡上畫出她畫像。

包含那些在根本沒有人會去借的,超齡的深奧書籍中的書卡,寫上的唯一姓名,或許就是記錄著他與她兩個同名同姓的證明。

雖然說是因為害羞而不會寄出那封信,但其實或許就是一種獨佔欲和"一種"難以超越的勝利感"吧。

真的,沒什麼比這種形式的留存更讓人激動,情感澎湃的了。

(話說另外一個喜歡男主角的國中女生及川早苗(鈴木蘭蘭飾)形象很鮮明,讓人難以忘記XD也是電影裡的亮點)

 

我不知道對於博子而言,到最後把那些書信往來寄回去給藤井樹,跟她說"因為這些是屬於妳的回憶"的用意,究竟是已經釋懷對男主角的情感,

還是在發現自己"輸了"之後,起了忌妒心,那些東西眼不見為淨而寄回去。

這一段我沒辦法確定,但從電影情節看起來,我想應該是前者。

秋葉自己也想藉著再次登山獲得解脫,如此他和博子才有可能有個全新的開始。

那一聲又一聲的"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其實就是一種自我解脫,從對男主角的執念中解脫,也是為自己解脫。

而同時,原本病地很重的藤井樹,精神上半夢半醒間,似乎也與這聲聲呼喊中同步,一則是對於當時男主角的默默離開、消失到淡忘的情緒中釋放。

另一則是,藉由藤井樹的高燒,媽媽與爺爺還有叔叔一家人對於父親早已過世情緒的釋放。

 

其實整部電影來說,刻畫兩個藤井樹之間的相處回憶比例更多,博子的部分都是比較平靜哀戚的,只有在最後對著遠方的山頭大喊"お元気ですか?私は元気です!"才顯現出"真實"的情感。

不然其他的場景都是很平很淡地帶過。

就連在那一瞬間,博子與藤井樹的眼神相對,也充分說明,"藤井樹"的存在感特別巨大。

 

我想博子一直隱隱約約都有一種感覺,就是自己可能是被當作誰的替代品。(因為畢業紀念冊的那個地址,根本就是另一個一直住在他心裡的另一個藤井樹的地址)

這一點,反映她和男主角之間的相處模式。美其名是未婚妻的身分,但當時實際的狀況是,博子第一次向一直苦苦追求她的秋葉和另一個阿樹的朋友透露,

當時是她看著藤井樹始終拿著戒指卻遲遲不肯求婚,突然覺得自己有些悲哀時,才鼓起勇氣問他"你能和我結婚嗎?" 

男主角雖然答應了,可能是不排斥,但這段關係是不平等的。

當所有人都認為博子應該要往前走,不要再掛念男主角時,博子的情感反而是與日俱進的堆疊。如果她也放手了忘了,就真的變成一種回憶了。

 

所以,我在想,當男主角的母親在聽到博子指著當時畢業紀念冊上的照片問說像不像的時候,有問她,像不像很重要嗎?

然後,博子說了那一句話:我真的很害怕,會不會阿樹只是因為我長得和對方一模一樣,才和我交往的。男主角的母親突然哭了出來,我不知道是不是觸景傷情,想起當年自己的兒子還活蹦亂跳,還是為眼前這個女孩子的執著與掛念感到難過。(又或是覺得就像博子說的那樣,確實是個替代品)

博子似乎一直都沒有接受男主角已經發生山難身亡的事實,3年來似乎很少很少在男主角家出現,似乎也從來沒有去掃墓(不太確定)甚至連只要一靠近那座山,就會害怕地想要回頭。

藤井樹的朋友們也避談那些,原本一起爬山的人都轉做別的事情(秋葉甚至變成陶藝老師),只有一個還在避難小屋,期盼能盡自己的力量不再讓悲劇重演。

然後翻開畢業紀念冊上找到的那個住址,抱著期待與尋求寄託的心態,嘗試寄了信給對方。殊不知真的收到了回音。

 

於是開啟一段,隱含龐大又複雜情感的書信交流;也是一種與過去的自己揮別,從過去的自己身上獲得新的力量,各自展開新的人生的自我救贖過程吧。

 

 

情感部分和理解出來的可能會偏離電影原意,也可能詞不達意,

不過現在能寫出來的,大概就是這些了。

總之這真的是一部特別的電影。平淡卻意義深遠,情感濃烈的經典電影。

除了使用的電腦機型看得出年代以外,其他的根本不覺這已經有20年了。

能在這個年紀看到當年經典電影的風采,覺得滿幸運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kazenatsumi 的頭像
    kazenatsumi

    在風的歌聲裡

    kazenatsum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